中越自卫反击战战前,一位敢死队员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:我是男子汉,我属于《第九交响曲》。我喜欢诗,也喜欢音乐。但是如果共和国需要我去打仗的话,需要我献出美丽的青春的话,那么我就不当诗人或者是音乐家了,去当一名战士。我知道,战士的称号意味着牺牲,意味着有一天,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我也许不再存在,而阳光依然灿烂,生活依然喧闹,但我不会后悔。
由于166高地情况特殊,我军几批换防的部队在执行防卫任务时都曾想彻底拔掉这颗“钉子”,但终因考虑到代价可能太大而未下决心。
1985年初,我军某部3连接换兄弟部队,担任166高地的防卫任务,进驻166高地。换防之前,上级明确指示,要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夺下166高地,歼灭全部守敌。一接手防务,连长焦天成就带了一批战斗骨干多次反复地察看了这里的地形,最后拍板决定成立一支敢死队,精兵突击,速战速决。
出征那一天,师长和政委来了,军首长也来了。胸带红花,腰别手雷的赵志华代表全体敢死队员庄严宣誓:不把红旗插上高地,誓不回还!首长们祝他们胜利凯旋,亲手为十二名敢死队员一一斟满了出征酒。一饮而尽后,于与他们照了一张合影以作留念。望着照相机的镜头,勇士们百感交集,他们明白这也许是他们生命历史中的最后暴光了。但他们个个视死如归,脸上没有一点遗憾,眼中闪烁着一种咄咄逼人的光彩,一种中国当代军人神圣使命的坚定光彩。